近年来,甲骨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相继问世,甲骨文元素的文创产品备受追捧,校园里频现甲骨文课堂,海外屡办甲骨文特展……原本“高冷”的甲骨文,逐渐变得有温度、有热度。

文创产品吸引眼球




出席今天《维特根斯坦文集》读者见面会的有:文集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励耕,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畅,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韩林合教授及文集的两位译者为现场的读者介绍了《维特根斯坦文集》的编译情况,并分享了维特根斯坦交友、思考、学习和生活中的故事。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维也纳,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数学基础研究》等。维特根斯坦曾师从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在世时,只出版本过一部哲学著作,即《逻辑哲学论》,而他遗留下来的约2万页手稿和打字稿之后被陆续整理出版。


本次由商务印书馆推出、韩林合教授主编的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并不是维特根斯坦作品的完整编录,而是由编者精心编选而成的。在谈到文集的编选原则时,韩林合教授说:“为什么选取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什么内容,我们都是有一个系统思考的。我们制定的总的编选原则是:选择维特根斯坦不同思考阶段有代表性的或者比较成熟的遗稿;尽量保持原稿的连续性、完整性;不收录维特根斯坦的讲课笔记、口授笔记。我们的编选目标是“精”,而非“全”。因为将《维特根斯坦遗著集》全部翻译出版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国外迄今出版的纸质维特根斯坦著作长期以来由不同的编者编选而成,前后没有统一的编选原则,可谓杂乱无章。”

译者刘畅老师和张励耕老师在谈到文集具体的编译工作时说,他们的编译工作是以维特根斯坦的手稿和打字稿为基础编译的,对照着他的手稿和打字稿,最开始的德文编译中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尽量恢复维特根斯坦手稿的原貌。在翻译过程中他们遇到过非常多的困难,最大的困难不是在文本上,而是因为维特根斯坦举了很多具体例子,和一些不是很常用的词语来解释他的想法,所以翻译时会显得比较困难。另外,这个文集编译出版后,对广大读者来说会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阅读?以及在阅读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编译者我们尽可能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手稿恢复它的原貌,我们即使把他的手稿全部翻译过来,全部放在这里,大家去读还是会觉得非常困难,这可能和维特根斯坦本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因为维特根斯坦他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思考,想到了以后就会写下来,但是他并不考虑如何出版,跟人沟通,不太考虑他的文字易读程度和逻辑,单从文字和文本上看缺乏连续性。但同时,这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维特根斯坦,因为他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他的手稿中都有日期,生命最后的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在工作,每天都会写下若干段的评论,他的思想一方面有非常连贯的逻辑,一方面也是有跳跃性。由此,我们更能理解为什么罗素把维特根斯坦视作“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范例”:充满激情、深刻、强烈、咄咄逼人。


自费出书 职称出书 学术出书


版权所有©常州文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46276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D字第X188号   

联系电话:4000899005